分类:执行领域 相关文章

执行异议第140期: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股东出资可加速到期

  ——以《公司法》第五十四条为核心的法律分析与实务指引   一、《公司法》第五十四条的核心规则 根据2024年7月1日施行的《公司法》第五十四条: 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公司或者已到期债权的债权人有权要求已认缴出资但未届出资期限的股东提前缴纳出资。 核心要点: 适用前提: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权利主体:公司自身或已到期债权的债权人。 法律效果:股东需提前缴纳未届期限的认缴出资,用于清偿公司债务。   二、“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认定标准 司法实践中的判断规则 形式标准:公司经法院强制执行,无财产可供执行(需取得《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 实质标准:公司……

继续阅读»»»

执行异议第139期:执行异议免费,异议之诉收费!滥用程序要追责

  一、执行异议为何不收诉讼费?? 法律定位:程序性救济措施 执行异议是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对执行行为合法性提出的程序性质疑(如超范围查封、执行标的错误),属于非讼程序,旨在纠正执行行为而非解决实体争议。 法律依据: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条:执行异议不列为独立收费案件。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异议审查以书面形式快速处理,避免诉讼化流程。 实务操作:零成本启动 无需预交费用:仅需提交《执行异议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法院直接审查并作出裁定(通常在15日内)。 例外情况:若异议请求涉及财产保全错误赔偿等实体主张,可能需预缴费用。   二、执行异议之诉为何正常收费?? 诉讼……

继续阅读»»»

执行异议第138期:执行异议严格遵守法定原则,防止滥用、拖延

  一、执行异议滥用的现状与危害 滥用表现形式 重复异议:针对同一执行标的,以不同身份(如案外人、利害关系人)或不同理由(如所有权争议、租赁权优先)多次提出异议。 虚构事实阻挠执行:虚构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如“以租抵债”协议)主张权利;伪造实际占有证据(如虚假物业缴费记录、租赁合同)。 恶意拖延程序:在异议被驳回后反复提起复议或执行异议之诉,甚至恶意上诉; 利用程序空转(如多次提交重复材料)延缓执行进度。 危害后果 司法资源浪费:同一案件因多次异议陷入“程序空转”,占用大量审判、执行资源。 债权人权益受损:债务人利用异议程序转移财产,导致执行标的贬值或流失。 司法公信力下降:滥用异议……

继续阅读»»»

执行异议第137期 债务形成后离婚协议将房屋归一方,无法排除执行

  一、核心法律问题 争议焦点:债务形成后,夫妻通过离婚协议将共有房屋约定归一方所有,能否排除配偶一方债权人的强制执行? 裁判观点: 夫妻共同财产中的一半份额属于责任财产:即使离婚协议约定房屋归一方所有,但未办理过户登记,物权未发生变动,债权人有权申请执行该房屋中属于配偶一方的50%份额。 恶意转移财产的认定:若离婚协议签订于债务形成后,且无偿分割财产,可能被认定为恶意逃避债务,但需结合具体证据判断。 二、法律依据与裁判逻辑 夫妻共同债务与责任财产 《民法典》第1064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原则上推定为夫妻共同债务,除非证明属于个人债务(如用于个人挥霍、未用于家庭生活)。 责任……

继续阅读»»»

执行异议第136期:不能直接追加夫妻一方为被执行人,应另行诉讼

    一、执行程序中直接追加配偶的法律障碍 缺乏直接追加的法定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变更追加规定》),执行程序中可追加被执行人的情形限于出资瑕疵、抽逃出资、法人人格否认等特定情形(如第14条、第17-21条),但未明确将“夫妻共同债务”列为可直接追加的情形。因此,直接追加配偶为被执行人缺乏明确法律依据,需通过另案诉讼确认债务性质。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需实体审查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涉及对债务用途、共同意思表示等实体问题的审查,执行程序仅作形式审查,无法替代诉讼程序的实质判断。根据最高法司法解释,夫妻共同债务需满足“共……

继续阅读»»»

执行异议第135期:案外人在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同时提起给付之诉

  一、法律依据与裁判规则 《九民纪要》第119条的突破性规定 允许合并主张:案外人可在执行异议之诉中同时提出确权、给付、排除执行三项请求,法院需在判项中逐一回应是否支持。 目的:避免程序空转,提升纠纷解决效率,防止案外人因权利主张不全面而重复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234条的程序基础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核心目的是排除执行,但法院需审查案外人是否享有实体权利(如所有权、租赁权等),而实体权利可能涉及给付请求(如要求交付房屋、支付价款)。   二、实务操作中的处理方式 合并审理的可行性 支持情形:若给付请求与排除执行请求基于同一法律关系(如主张房屋所有权并要求……

继续阅读»»»

执行异议第134期:执行终本后提起执行异议之诉与另行起诉的对比

已关闭评论

    一、核心区别框架 二、适用场景与条件对比 执行异议之诉 适用条件: 案外人已提出执行标的异议并被驳回(需先走异议程序); 异议标的与执行标的为同一财产(如查封的房产即案外人主张所有权的房产); 诉讼请求需明确排除执行(如“不得执行A房产”)。 示例:法院查封张三名下房产用于执行债务,李四主张该房产实际为其所有,需在执行异议被驳回后15日内提起异议之诉。   另行起诉 适用条件: 争议标的与执行标的无关(如主张其他财产权属或合同债权); 无需以执行异议为前置程序; 可独立成诉(如要求确认B房产所有权或追偿借款)。 示例:张三在执行程序中被查封A房产,李四另发……

继续阅读»»»

执行异议第128期: 非依法定事由、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追加

已关闭评论

  一、法律依据与核心原则? 法定事由原则 《变更追加规定》第17-21条:明确仅限6类情形可追加被执行人,包括出资不实股东、抽逃出资股东、未届出资期限转让股权的原股东(恶意转让除外)等。 《九民纪要》第6条:补充出资期限加速到期规则,但需结合《变更追加规定》适用。 程序法定原则 异议前置+异议之诉:对涉及实体权利义务的追加(如股东责任),需先提执行异议,不服则提起执行异议之诉。 复议程序:对不涉及实体问题的追加(如分支机构债务承担),可直接申请复议。   二、实务操作要点? 步骤1:审查追加事由是否属于法定范围 可追加情形(需满足《变更追加规定》): 股东未实缴出资(第1……

继续阅读»»»

执行异议第129期:在执行异议之诉中补足出资能否对抗申请执行人

已关闭评论

  一、法律依据与核心裁判规则? 补充责任的不可重复性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3条第2款:股东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后,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法院不予支持。 实务推论:若股东已向公司履行出资义务(无论是否通过执行程序),其责任范围已覆盖原债务,其他债权人不得重复主张。 恶意规避执行的认定标准 《变更追加规定》第19条:股东未依法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可被追加为被执行人。 恶意情形:包括债务形成后转让股权、无偿低价转让、出资款流向异常等。   二、股东自行出资的三大风险点? 风险1:责任覆盖范围受限 示例:公司负债100万元,股东缴出资50万元但未实缴。 情形1:A通过执行……

继续阅读»»»

执行异议第131期:夫妻公司=一人公司?法院判了!财产混同必看

已关闭评论

  一、法律依据与核心争议? 《公司法》第23条第3款的明文规定 一人公司定义:仅指“一个自然人股东或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上排除夫妻股东(两人均为自然人)的适用。 举证责任倒置:一人公司股东需自证财产独立,否则承担连带责任。   夫妻股东争议焦点 形式要件冲突:夫妻公司有两名股东,不符合“一人公司”形式标准。 实质争议:夫妻共同财产出资是否导致股东意志单一化?类推适用一人公司规则? 二、司法实践中的分歧与统一? 观点1:否定类推适用(主流裁判)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夫妻股东需分别行使权利,不能仅因婚姻关系推定为一人公司。 新《公司法》第23条未将夫妻公司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