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异议第118期:对付老赖,罚款、拘留加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Auth:lawyerwang       Date:2025/04/25       Cat:执行领域       Word:共1180字       Views:

 

在中国法律框架下,对付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的“老赖”,除了常规的罚款、拘留等民事强制执行措施外,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刑法第313条)是一项重要的刑事制裁手段。以下是针对该问题的系统性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依据与适用

  1. 法律条文

《刑法》第313条规定: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 构成要件

主观要件:故意拒不执行,明知判决/裁定已生效且具有履行能力。

客观要件:有能力执行但采取转移财产、隐匿行踪、暴力抗拒执行等手段,导致判决无法执行。

情节严重:例如造成债权人损失超10万元,或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等(参考司法解释)。

  1. 常见情形

转移、变卖财产(如房产、车辆、股权);

虚构债务或签订虚假合同逃避执行;

以暴力、威胁手段阻挠执行;

通过离婚、赠与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

 

?二、启动刑事追责的路径

  1. 申请移送公安立案

债权人可向执行法院提交证据材料,申请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侦查。法院认为符合犯罪构成的,应在10日内移送。

关键证据:财产线索(银行流水、不动产登记)、转移财产记录、证人证言等。

 

  1. 刑事自诉

若公安机关不予立案或检察院不起诉,债权人可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刑事诉讼法》第210条)。

 

  1. 典型案例参考

某老赖将名下房产低价转让给亲属,被法院认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

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故意抽逃资金逃避债务,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配套民事执行措施的强化

  1. 财产查控与惩戒

网络查控系统:法院通过“总对总”系统冻结银行账户、查封不动产;

失信黑名单:限制高消费(乘坐飞机高铁、子女就读高收费学校等);

限制出境:边控措施防止被执行人逃往境外。

  1. 悬赏执行与司法拍卖

向社会悬赏征集财产线索,按执行到位金额比例奖励举报人;

通过司法拍卖快速变现被执行人财产(如房产、车辆、股权)。

  1. 强制措施组合运用

拘留:对恶意逃避执行的,可连续适用司法拘留(单次最长15日);

罚款:对个人可罚10万元以下,对单位可罚5万100万元。

四、实操建议与风险防范

  1. 及时保全财产

在诉讼阶段申请财产保全,防止老赖提前转移资产。

  1. 动态追踪财产线索

通过工商登记、不动产中心、社交网络等多渠道调查财产;

申请法院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状况(逾期报告可拘留)。

 

  1. 刑事与民事程序协同

刑事立案后仍可继续民事执行,形成双重压力;

刑事判决生效后,追缴的财产优先用于清偿债务。

 

五、总结

对老赖的打击需“民事执行+刑事追责”双管齐下:

民事层面:通过限高、拘留、查控财产倒逼履行;

刑事层面:对情节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彻底打破其侥幸心理。

建议债权人积极与执行法官沟通,必要时聘请律师介入调查取证,提高执行效率。

注:各地法院对“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可能略有差异,需结合当地司法实践调整策略。

除非注明,上海房产律师|房地产法律咨询|房法网-专注疑难复杂房地产诉讼、执行和处置文章均为原创,本文地址 https://cnlaws.com/archives/2520,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作者: 简介:

《执行异议第118期:对付老赖,罚款、拘留加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留言数:0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