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异议第96期:执行终结后提出执行异议的,应通过执行监督救济

Auth:lawyerwang       Date:2025/04/9       Cat:执行领域       Word:共1030字       Views:

已关闭评论

 

关于执行终结后提出执行异议的救济问题,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执行终结后提出异议的救济路径

  1. 执行监督程序的适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人民法院终结执行行为提出执行异议期限问题的批复》,若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未能在法定期限(自收到终结执行文书之日起60日)内提出异议,其权利救济需通过执行监督程序而非普通执行异议程序进行。

启动条件:需证明原终结执行行为存在错误,例如法院未穷尽执行措施、遗漏财产线索或程序违法等。

操作方式:可向执行法院或上级法院提交书面申诉,请求启动执行监督程序。法院经审查后,若认为确有必要,可裁定撤销原终结执行行为并恢复执行程序。

 

  1. 执行监督与复议的关系

若在执行终结前已提出异议但被驳回,可向上级法院申请复议(10日内)。但若已超过异议期限,则复议权消灭,只能通过执行监督程序救济。

二、执行监督程序的具体规则?

  1. 期限性质与审查标准

执行异议期限为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法院需主动审查是否超期。

监督程序的审查重点在于终结执行行为是否存在程序或实体错误,而非原执行标的争议。

 

  1. 恢复执行的可能性

若原终结执行是因“无财产可供执行”而终本,但后续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可申请恢复执行(无需撤销原终结裁定)。

若终结执行行为本身违法(如未依法送达文书),则需通过监督程序撤销原行为,恢复执行程序。

 

三、其他救济途径的补充适用?

  1. 不当得利之诉

若案外人财产被错误执行且执行程序已终结,可基于《民法典》对申请执行人提起不当得利之诉,要求返还财产或价款。典型案例表明,即使执行程序终结,案外人仍可通过民事诉讼主张权利。

 

  1. 另行起诉或信访监督

对执行法院错误以“执行完毕”结案的,可申请撤销结案通知并恢复执行;若执行异议未果,可提起执行信访监督。

若妨害行为发生在执行终结6个月后,需另行起诉主张侵权责任。

四、实务建议?

  1. 及时行动与证据准备

对终结执行行为有异议的,应尽早收集财产线索(如房产、银行账户等)或程序违法证据,以支持监督申请。

若已超异议期限,需在申诉中充分说明“原终结行为错误”的具体情形及损害后果。

 

  1. 律师介入的必要性

执行监督程序涉及复杂的法律判断,建议委托律师协助起草申诉材料、梳理证据链条,并跟进法院审查进度。

 

?总结?

执行终结后提出异议的救济核心在于区分“异议期限是否届满”:

期限内:通过执行异议→复议程序解决。

超期后:通过执行监督程序或不当得利之诉等途径救济。

实务中需结合案件具体情况选择最优路径,并注重证据的充分性和程序合法性。

除非注明,上海房产律师|房地产法律咨询|房法网-专注疑难复杂房地产诉讼、执行和处置文章均为原创,本文地址 https://cnlaws.com/archives/2498,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作者: 简介:

评论已关闭!